“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它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介紹: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公約所定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方面:
1、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2、 表演藝術;
3、 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4、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 傳統手工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包括:
(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三)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
(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五)傳統體育和游藝;
(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赤水灣景區的府西街以非遺文化工坊為特色。每間工坊都有非遺傳承人在展示自己的手工藝品,每一幅作品都包含著特有的文化。




張家莊傳統花燈。游客來到這里可以跟著花燈師傅一起做花燈,體驗手工粘貼的樂趣。


荊編柳編作品。精美的柳編作品不僅外表美觀,而且實用性很強。裝水果,裝零食,都是不錯的選擇。游客也可以參與柳編,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


太行山織布坊。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的布藝市場種類繁多,花色精美。但是要算最純正的應該就是這種織布機織出來的粗布。



涉縣布老虎。純手工制作,精美的圖案代表著吉祥如意,一針一線繡出了太行山的特色文化。



玉米皮編織作品、蒲扇。還記得小時候收割玉米的情景嗎?玉米葉的作用很大呢,可以編各種各樣的工藝品,美觀實用。
都說太行山物產資源豐富,民俗特色多樣,小編誠摯地歡迎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體驗太行山里的非遺文化。